新时代的父母学会了用新方法“存储脐带血”守护自己的孩子。作为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已可用于近百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存储脐带血的过程中,新手爸妈往往因为对脐带血没有充足的了解,而在“自体脐带血不能治疗白血病”这样的断言面前踟蹰不前。
自体脐带血不能治疗白血病?
自体脐带血是否可以使用,取决于患者罹患白血病的类型是否适合做自体移植。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类型,或患者处于难治复发阶段,医生往往会建议进行异基因移植而不推荐自体移植;对于复发风险小的白血病类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倾向性建议。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群成为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受害者。美国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中指出,年轻患者可依照儿童方案进行化疗。而在我国,随着分子细胞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医院会将危险度低、化疗反应好的患者遴选出来实施自体移植。而接受自体移植治疗的患者,可以尽快走出移植仓,最大降低白血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比于患病后用各种医疗手段采集自体干细胞,提前保存的自体脐带血拥有更高的医学价值,不仅无肿瘤细胞污染、其也显示出治疗后复发概率小的特点,并且脐带血干细胞未受过放化疗损伤,再生功能更强。
无法使用的自体脐带血,是否白存了?
假设我们与白血病正面相遇,而自存脐带血却无法在自体移植治疗中发挥作用,那么自存脐带血就没用了吗?
并不是。
不论是否使用脐带血作为移植干细胞的来源,其蕴藏的生命能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应该因此否认这份脐带血的价值而更应该了解它的用途,比如:
·预后治疗,帮助我们重建造血
如果确认你的白血病类型不适合自体移植,这份脐带血不会用于移植,也不必废弃,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化疗后回输,支持造血重建,减少并发症。
电视剧中我们时常看到,与白血病患者接触需要洗手、穿无菌服,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就意味着生命承受更大的风险。
确诊白血病后,医院往往会以化疗作为第一手段延缓病程进展。而化疗在杀死有害细胞的同时,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造血损伤,体内粒细胞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化疗后进行自体脐带血输注,让自体干细胞在体内发挥增殖作用,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死亡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lan B
即便患者幸运地完成了骨髓配型,也有可能遇到捐献者悔捐甚至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情况。
异基因移植有3%左右会发生原发或继发植入失败,这些植入失败的患者,在造血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唯一的补救方式只有尽快换供者进行二次移植,但却也面临一些困难:
1.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马上找到第二个供者;
2. 短期内连续进行超大强度预处理对身体造成连续打击,移植后并发症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如果我们遭遇了以上情况,也可以将自存脐带血当作缓冲“药物”,回输脐带血及时“止损”,在身体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选择二次治疗;如果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幸失败,我们也可以借助脐带血回输来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等待医生的安排进行二次移植。
·免疫系统的“再生”
多项研究表明,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进入人体内,会在不同的部位分化为不同细胞,而这一点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已经证实了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人体重建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
与此同时,脐带血中的NK细胞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甚至是其他肿瘤的免疫重建中。
·成为家族成员的“救命丹药”
关注过脐带血人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多“宝宝脐带血救父母”、“大宝救二宝”等移植案例出现。对大体重成人来说,罹患白血病后可以通过孩子的脐带血、多来源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方式重建造血功能;而对于幼童来说,手足兄妹的脐带血是相合概率最高、来源最安全的治疗选择。
总而言之,脐带血用不用的上已经不再是概率问题。随着脐带血医疗发展的不断深入,其概率只会≥1,而其保障生命的作用始终不变。
幸运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于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广东、山东及浙江建立起七家正规脐血库,不仅在患者间承担着生命接力的重任,并且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制备储存流程,不断地延长这份“生命备份”的寿命。
未来,脐带血或许会为更多患有不同疾病的人带来治愈希望。但在此时此刻,面对白血病,有脐带血作为后备军的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治愈有望,未来可期。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Q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