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第一印象就是风险低,收益高,其实不然,虽然相对其他的理财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风险低的特征,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陷阱,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及时认清这些陷阱,避免损失。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银行理财产品的陷阱在哪?详情请看下文。
1、陷阱:预期收益可替代实际收益?
银行的理财产品以高收益为噱头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竞相投资。为了引起客户重视,银行在介绍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夸大其词,故意夸大收益,同时也会在口头上向客户保障预期的收益,进一步强调在此之前发行的同类的理财产品都可以达到预期收益,这样就让很多客户的心理预期提升了,当成了实际收益,让人悔不当初。
2、陷阱:改天换日,理财产品变为保险
有购买理财产品经验的投资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销售人员在银行内推销自己代售的保险产品,而且,很多银行工作人员也会销售保险产品,统计有30%的客户经常被误导,稀里糊涂地被忽悠,将理财产品买成了保险产品。
对于这一点,投资者需要认清产品认购书上是否写有理财产品,如果工作人员以理财产品售完了为由,推荐其他的产品,那么就需要小心了,很可能是保险类的产品。
3、陷阱:募集期被延长,收益减少
理财产品的一个特点是:募集期越长,实际的收益率就越低。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都有时间限制,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这段时间内,投资和的资金没有收益,最完美的情况是按照活期利率来计算。
4、陷阱:不合理条款,可以实现超额收益
如果仔细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就会发现有些条款是倾向于银行的,如某理财产品预期的收益率是8%,但实际收益率却为10%,也就是说,超出的那2%是归纳到银行的。值得提醒各位的是,浮动收益性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用户需要自行承担。
5、陷阱:避重逐轻,信息披露有缺陷
为了尽快推销产品,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在介绍产品时,花很大精力强调收益情况,而淡化了风险方面的描述。而且,产品说明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普通投资者根本难以掌握和了解,因此,投资者在选购前需要三思,理性分析,谨慎投资。
✽本文为趣财经网独家原创稿件,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Q3)。